嗨,努力学习的PZer你好:
这四个等级体现了企业从 “被动披露” 到 “主动管理” 再到 “引领变革” 的进阶过程,领导力等级代表企业在环境责任领域的最高水平。
一、披露等级(最低等级)
企业仅公开披露与气候变化、森林或水资源相关的基础信息,如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水资源使用量等,但尚未对环境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或采取具体行动。
核心要求:
- 提供基础数据(如排放量、用水量等),但数据可能不完整或缺乏验证。
- 未展示对环境风险或机遇的理解,也未制定相关管理策略。
典型表现:
- 提交 CDP 问卷,但仅完成基础信息填写,未深入说明应对措施。
- 未将环境议题纳入企业战略或治理框架。
二、认知等级
企业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分析其对业务的潜在影响(如气候变化导致的供应链风险、水资源短缺对生产的威胁等),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核心要求:
- 识别关键环境风险与机遇,并在报告中阐述对业务的影响。
- 可能制定初步目标(如 “计划减少排放”),但缺乏具体实施路径或资源投入。
典型表现:
- 分析气候变化对自身行业的影响(如能源企业关注碳政策变化)。
- 提出减排或可持续采购的愿景,但未明确责任部门或时间表。
三、管理等级
企业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将环境议题纳入日常运营和战略规划,并采取具体措施应对风险或抓住机遇(如设定减排目标、实施资源效率提升项目等)。
核心要求:
- 制定量化目标(如 “2030 年碳排放减少 50%”)并公开进展。
- 分配资源(如预算、人力)推动环境项目,明确责任部门或高管牵头。
- 定期监测和评估环境表现,优化管理策略。
典型表现:
- 投资可再生能源、改进生产工艺以减少污染。
- 将环境指标纳入供应链管理(如要求供应商披露环境数据)。
四、领导力等级(最高等级)
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不仅实现自身目标,还通过创新、合作或政策倡导推动系统性变革,引领行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核心要求:
- 目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如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提前达成阶段性成果。
- 公开分享最佳实践,带动供应链、同行或利益相关方共同行动(如发起绿色联盟、参与政策制定)。
- 将环境议题与长期商业模式深度融合(如开发低碳产品、探索循环经济)。
典型表现:
- 成为零碳企业,发布科学碳目标(SBTi)并通过第三方认证。
- 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如主导可持续采购指南)或投资颠覆性技术(如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创新)。
这个知识点可以看一下第一章水印版讲义P39:

----------------------------------------------就算太阳没有迎着我们而来,我们正在朝着它而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