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上海品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详情

应用版本:4.2.11(IOS)|3.2.5(安卓)APP下载

从FRM®看搞垮银行So Easy之“伦敦鲸”事件

  • 原创 2019-10-05
  • 隔壁班小妞

今天要讲的风险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近:2012年,而且又一次发生在“小摩”(英文全名:JPMorgan Chase Bank, N.A):摩根大通银行(想了解它的另一件倒霉事儿可以去围观:搞垮银行So Easy之大通曼哈顿银行)。


这次事件在金融业界被称为“伦敦鲸”(London Whale),它发生在伦敦并且影响非常巨大——对彼时的信贷市场带来了“鲸”翔浅底式的剧烈波动,并导致了摩根大通史上最大规模(约65亿美元)的衍生品交易亏损。

◆ .   .  


流血的“鲸”被“鲨群”发现——

一场“你死我活”的对赌

摩根大通在投行界素有“华尔街之王”称号,它买卖仓位的一举一动都会带来市场信心和价格的波动。我们知道,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投机行为与赌场牌桌上不能亮底牌一样,是不能暴露自己仓位的。


而拥有巨大资金体量与影响力的摩根大通更是需要低调行事:任何交易策略的闪失和交易仓位的暴露都可能引起市场预期的变化、引来对套利机会虎视眈眈的各种基金们的“围殴”。


树大招风的摩根大通“CIO”

 

 

伦敦鲸事件主人公布鲁诺·伊克希尔(Bruno Iksil)在摩根大通位于伦敦的首席投资办公室(Chief Investment OfficeCIO)当交易员。这家办公室成立之初是为了通过信用衍生品交易来对冲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持有大量债券所面临的违约风险。


而后来因为在衍生品方面的交易获利很多,渐渐地交易动机就分不清是被动保值还是主动套利甚至对赌了——大笔银行资金放在这里进行自营交易,就是一个目标:赚钱!而伊克希尔确实是个人才,每年都为CIO赚入近1亿美元。

 

如此高的收益当然对应的交易仓位都是大手笔,而且所使用的信用衍生品工具也不是我们所熟知的CDS,而是更高级的CDX——CDX是基于CDS的指数产品,两者在本质上以及价格走势上是一样的,只是因为CDS是量身定制的OTC产品,价格昂贵;而CDX是标准化合同,便宜且流动性强,适合大量买入。


2012年初,伊克希尔进行了大量不同期限的CDX交易,他认为未来全球经济将迎来大面积复苏的利好、企业信用环境将得到改善,所以10年期的CDX会贬值(即长期来看经济向好市场上违约风险会降低——为啥?好好复习一下CDS与违约风险的关系),而比较近期的如5年期的CDX会升值。


总之,伊克希尔大量做空了10年期的CDX,而且这个空头头寸大得惊人,据事后的相关报道称“他一个人的这项操作就影响到了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的债券市场,并严重扭曲了相应衍生品的市场价格”。


一般来说,资本市场中的庄家都是“割韭菜”的,可超强资金实力和超大交易体量的CIO,即使占据头部的市场地位同样也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风险。这怎么说呢?



嗜血的对冲基金们


 

在广袤的资本市场中,还有一群专职进行低买高卖等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们,其中一些的预期与伊克希尔正好相反:他们认为长期限CDX的价格被低估,所以2011年就在CDS指数市场上买入了大量预期未来会涨的10年期CDX


但是,2012年初伊克希尔的一番大手笔的卖空操作,使得以上对冲基金们左等右等:咦?肿么等不到CDX上涨反而越来越便宜了?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品市场上的游戏玩家、“华尔街之狼”们都是何等的人精儿,掐指一算就明白了:如此大体量的操作能影响到债券衍生品市场的,除了摩根的CIO还有谁能办到?


当对冲基金经理们纷纷意识到CIO的伊克西尔已进场下注后,他们很快就搞清楚了大玩家摩根大通想要干什么、市场的扰动会是怎样的。正如华尔街经常流行的一句话:资本已经嗅到血腥味”——即使是大海里的一滴血,都足以让大家都兴奋起来。


于是,多家对冲基金与CIO展开了对赌,涉及到的头寸更是逐步加码——摩根大通在伊克西尔开启的这条船上越驶越远。


对赌的结局

 


20124月份以后,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的复苏也并没有预期中的强劲,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动荡,违约风险攀升……这一切都让CIO的同志们傻了眼:巨额CDX空头的交易策略宣告失败,几周之内交易损失就达20亿。

与此同时,各路对冲基金闻风而动,更加兴奋地夹击——摩根大通一败涂地,不得不强行平仓、撤离战场,最终在当年6月份遭受了总计超过60亿美元的损失。


摩根大通一直被银行业内视为投资专业性与风险管理非常成功的典范,而本次伦敦鲸事件对其形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信用评级下调、股价下挫、管理层变动等等,在全球银行业及监管机构中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教训与启示

 

根源


 

一般来说,既然是“巨亏”,根源就很大程度是“贪心”。


想要获利的巨大欲望使得摩根大通CIO的经营策略越来越激进,失掉了银行风险对冲的初衷,开启了更冒险的资金自营交易,在衍生品交易的范畴里越走越远、涉猎产品越来越复杂,从而给商业银行自身带来等同于投行的市场风险。


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CIO仗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对债券衍生品持仓巨大,超出了市场消化的能力,极易引起大面积市场波动,从而为巨亏埋下隐患;与此同时,巨大的持仓对一点点价格变动都会非常敏感,并且引发了市场参与者的察觉,CIO就此陷入非常被动、进退维谷的境地。


 

直接原因 

 

当然,以伊克希尔为代表的CIO对未来市场走势判断的失误、内部风险控制的不足以及止损策略的不当,是巨亏的直接原因。就银行本身的风险管理就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因为CIO之前为摩根大通银行赚到不少盈利,所以在整个集团内部拥有极高的话语权。管理层对其交易的冒进性听之任之,也未能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甚至故意放纵和袒护,事发后还隐瞒真实损失状况。


另外,过于依赖在险价值VaR值的计算,而忽视了模型风险。在与各大基金对赌的关键时刻,摩根大通才发现自己用VaR来衡量的风险暴露值出现了计算错误……显然,VaR值在计量可能发生的损失方面有一些天然的缺陷,比如无法充分考量市场环境极端恶化的情况等。

 


因为“伦敦鲸”事件而增加的FRM考试内容


 

伦敦鲸事件给摩根大通造成巨大损失,却对金融监管施加了积极的正向作用,换句话说——更严了。除了更加严格要求银行将自营交易与商业银行业务分离之外,给我们的FRM考试注入了新的内容增项:预期损失( ExpectedShortfall,简称ES)。


这是2012年巴塞尔协会针对VaR指标的缺陷引入的新型风险指标,可以更加准确地计量银行在小概率大损失的“长尾事件”中的风险,在计算模型中也加入了集中度和流动性等等的考虑因素。


大家可以结合本案例对相关考点进行回顾哦!

◆ .   .  .  ◆



配图来源网络